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
不少老年人吃着吃着他汀,突然肝功异常、肌肉溶解,甚至送进ICU,命也搭了进去。医生感慨,药没错,人也没错,错在不懂这些药的“性子”,不懂中气虚实、阴阳偏颇,轻则伤身,重则丧命。
我行医二十多年,见过太多“吃药吃出事”的患者,尤其是他汀类。它本是降脂的“好药”,却常常成为压垮虚弱身体的最后一根稻草。我不是反对吃他汀,我反对的是盲目吃、错着吃、不分人吃。
现代医学明确指出:他汀类药物通过抑制HMG-CoA还原酶,降低血液中胆固醇合成,对冠心病、高脂血症有显著疗效。但这类药物的副作用同样不容小觑。肌肉损伤、肝功能异常、记忆力减退,甚至横纹肌溶解,在临床上都非个案。
从中医角度看,他汀并非“寒”“热”之剂,而是“伤气耗血”之物。它像一把刀,削掉血脂的同时,也削掉了人体应有的阳气和精微之气。尤其年过六十,脾肾渐衰,气血不足,再服此药,极易“虚实错杂”,病未治好,反倒先伤了根本。
临床上,我见过一位72岁的老太太,服阿托伐他汀三个月后,出现全身肌肉酸痛、乏力,查血肌酸激酶高达正常值的五倍。再往前追溯,她本身脾胃虚寒,饭量小、便溏多,明显中气不足。她的身体,本就不适合长期服他汀,而这一点,在开药时却没人提醒她。
中医讲“虚邪贼风,避之有时”,药物本身便是一种“偏性之气”,用不好,就是“邪气”。尤其他汀,多数偏“耗气伤肌”,若服后感到乏力、嗜睡、胃口差,绝不能轻视。这是身体在提醒你,气机已乱,津液已耗。
我常说,西药讲“剂量”,中医讲“体质”;你吃的剂量再标准,若体质不对,也会出现偏差。就像同样一剂寒凉的清热药,有人服后退热,有人却拉肚子冒虚汗,差别就在“人”。
很多人以为他汀是“终身药”,其实这是个误区。2021年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明确指出:他汀治疗需定期复查,如无高危因素,应评估能否减量或停药。但现实中,太多人一吃就是几十年,毫无调整。时间久了,药性深入骨髓,气血被耗,反而形成“药病”。
我接诊过一位老中医的家属,因长期服用瑞舒伐他汀,出现记忆力下降、夜间小便频繁。老人自己说:“这药吃多了,人都虚了。”我看他的舌象,淡胖无苔,脉沉细如丝,典型的“气血两虚兼肾精不足”。他汀是降脂的没错,但他的身体,根本撑不起它的“代谢代价”。
中医典籍《景岳全书》记载:“精血者,气之母也。”现代医学研究也表明,长期服用他汀可能影响线粒体功能,导致能量代谢障碍。
这与中医“伤精耗血”的说法,不谋而合。尤其老年人,已属“阴阳渐衰”,若再强行压脂,无异于拆东墙补西墙。
我并不是要大家“谈他汀色变”,而是希望你在服用之前,做个“气血体检”。看看自己是不是容易疲劳、食欲差、睡眠浅、四肢乏力,这些都提示身体处于“虚证”或“阳虚”状态。这类体质的人,服他汀更需谨慎,甚至应辅以中医调理,助阳扶气,才能承载药效。
我在门诊常用黄芪、党参、白术这些健脾益气之药,配合服用他汀的患者,效果明显好转。不是说中药能替代他汀,而是它能“托住你”,让你不至于被药拖垮。
再有一点很少人提:他汀会影响肝脏的代谢酶系统,而肝在中医中属“将军之官”,主疏泄、调血。一旦肝受抑,情绪波动、失眠多梦、两胁胀痛就来了。
这不是“神经衰弱”,而是“肝气郁结”的表现。若长期无视,可能发展为“气血瘀阻”,诱发心脑血管意外。
我曾为一位他汀服用者开出“柴胡疏肝散”加减,调和肝气,疏通血脉,配合西药降脂,患者反馈头痛明显缓解,睡眠改善。这不是中医“神奇”,而是我们懂得怎么从整体上“扶正祛邪”,让药物“顺气而行”。
很多人还忽视了一个问题:服用他汀期间,一定要监测肌酸激酶和肝酶水平。
这是现代医学的硬指标,也是中医判断“精微是否受损”的依据。一旦发现肝酶升高、肌酸激酶异常,就要立刻停药,并从中医角度调理气血,养肝护肌。
饮食调养也不能忽视。我常建议服他汀的患者,多食山药、黄豆、黑芝麻,健脾益气、补肾养精。这些看似平常的食材,其实都有“托药之功”。中医讲“药食同源”,食疗不是补,而是“养”,让身体恢复自我调节的能力,才是根本。
至于“吃一辈子他汀”的说法,我从不认同。中医讲“因时制宜”,现代医学也提倡个体化治疗。只要你能改变饮食结构、控制体重、调养脾胃、增强气血,很多时候,他汀是可以减量乃至停药的。关键是,你有没有这份认知和执行力。
我始终相信,药治病,体质决定药效。中医不是替代现代医学,而是补其所短、扬其所长。对于老年人来说,任何药物都不该成为常年依赖,而应成为“度过危机”的临时助力。真正长久的健康,靠的不是药,而是你身体的“正气”。
所以,请转告你的父母,服他汀不是问题,但一定要了解自己身体的底子,不能盲目跟风,更不能忽视身体发出的预警信号。药是死的,人是活的,只有把药用在对的体质上,才是真正的疗效,而不是风险。
参考文献:
[1]李志刚,王海燕,陈伟.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联合认知行为疗法治疗焦虑伴失眠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24,31(10):88-91.
[2]王玉林,张志强,刘红.从肝论治更年期综合征的临床研究进展[J].中医药导报,2023,29(15):123-126.
[3]周丽,李建东.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的临床路径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25,45(03):301-305.
佳禾资本-股票配资盘-手机上买股票-炒股配资股票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